广州平均3天有1人落水 水警设600摄像头监视
2013年03月06日07:18广州日报[微博]高鹤涛 陆建銮我要评论(12)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落水原因包括失足、游泳溺水、自杀、打赌等
本报讯 (记者高鹤涛 实习生黄攀 摄影报道)江边落水男子被武警郑益龙救起事件广受关注。昨天,记者在珠江两岸看到,有不少市民为叹江景而“冒险”坐上江边护栏,双脚荡在江面上。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市民认为自己水性好,落入江中也不怕。
市民陈先生表示,如果江边有人嬉戏追逐,一不小心就会将坐在江边的人撞到江中。而且江上还有船来往,更易发生危险。
本报讯 (记者陆建銮 实习生谭嘉伟 通讯员朱云华)近日,“武警郑益龙跳江救人牺牲”事件牵动着广州市民的心,而由事件引申出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反思。昨日,本报记者从广州水警处获悉,广州市区珠江主航道(不包括番禺南沙增城从化花都等地的支流)去年落水167多人,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人落入珠江。其中119人被水警救起,有40多人不幸丧生。落水原因颇为多样,有失恋、自杀、打赌、失足、游泳溺水等等。广州水警表示,珠江河水文情况复杂,多暗涌,但市民亲水情况在各河段均很普遍,而目前仅有的救生爬梯设施于救援其实不实用,呼吁效法香港等地广设救生圈救生绳,另外建议专辟一些区域亲水,配上专业救生员救生设备,以其减少同类悲剧发生。
“珠江并不像我们看上去那么平静。”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副局长梁里明表示,珠江的水文环境很复杂。其原因有三。其一,由于经济及历史原因,珠江河道多次变化,航道不断“压缩” ,导致原本平缓的水流湍急了许多,易产生暗涌;其二, 多年来有建筑废料等垃圾非法倒入珠江,令珠江河道内部凹凸不平;其三,由于珠江临近出海口,海水的涨潮退潮会令江水平面在不同时段产生较大落差(近2~4米),江水的流动速度达到4米/秒,可谓非常湍急。“其实整条珠江都不安全。”全程参与援救郑益龙行动的广州水警机动救援大队蔡大队长表示。
五花八门的落水原因
喝醉坠江:
多发在沿江路、滨江路、芳村酒吧街等娱乐场所聚集区域。
案例:2009年5月6日凌晨,一辆豪华SUV(越野车)坠江进广州珠江新城临江大道海心沙江面,司机死亡,开车前曾在KTV喝了很多酒。
失恋跳江:
多发生在沙面、二沙岛等恋人常去区域
案例:2012年7月29日晚上,一名重庆籍男子在珠江边喝下两瓶白酒,他点燃了三根烟,摆在照片前,然后爬上广州海珠桥,用小刀插入自己胸口最后纵身跳入珠江。
玩水坠江:
多发在芳村、海珠、黄埔鱼珠沿线的旧厂房河段
案例:2012年5月29日,在荔湾区珠江桥中东海北路珠岛花园附近,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因“玩水”不慎落入珠江,结果被一好心学生哥救起。
失足坠江:
多发生在洲头咀、白鹅潭、中大码头等游人较多区域
案例:这次英雄郑益龙救人便是例子。今年3月1日,陈永标与友人照相后退时不慎被铁链绊腿掉进珠江。武警郑益龙奋不顾身跳江救人,却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冲走牺牲。
打赌跳江:
多发生在醉酒、赌气的情况下
案例:2002年6月27日凌晨时分,5名青少年走至珠江码头边后,因为醉酒,便开始赌气——“跳江,你敢吗?”结果众人纷纷跳入珠江,最后4人被救起,1人失踪。
防范落水安全措施
水警设600摄像头监视河道
据梁里明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市民“因水丧生”的几率,第一,广州水警在市区内主要河道设置了大量的视频监控,既能维持日常治安的,亦能在市民发生意外落水等事故时水警能够迅速奔赴现场实施救援。第二,在2009年设立专职救生大队,招募了一批国家级专业救生员加入。“在执行救援的时候,民警和专职救生员相互配合,效果会更加显著。”第三,保证2分钟内出警。还增添了一批新的水警救援船。
建议划定专门的亲水区域
“设施不足,救生圈、救生绳这些最有效的设施没有。”梁里明认为,目前珠江岸边每隔几百米设置的救生爬梯作用有限。他建议,广州应在两岸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救生圈、救生绳。
梁里明还表示,这次事件也反映了广州河道管理的相关法例上的空白,“我们发现有市民下珠江游泳时,都会去劝他们离开。”但广州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在珠江里游泳,警方不能“硬来”。他表示,希望以后能专门划定一些亲水区域,供市民游玩,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及救援设施,“其他河段严格禁止市民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