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作负荷
“我们执行庭有一个法官去年一年办了1200宗案子。其他很多法官几乎天天要加班,晚上经常要到11点才下班。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到精神都不堪重负。”
●谈审判工作改革
“如果各方达成共识,优秀的审判专家职位上不去,但财政上能每年多给个10万或20万,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谈考核方式
“一般来说,公务员是不能违反上级的,但法官应该不管这些,他只管违不违法。所以法官应该有单独的序列管理。”
南都讯记者韩成良“前几天,我们法院一个干了10年的资深女法官找我谈,说因为天天要忙到夜里11点,实在无暇顾及家庭,她决定离开法院。她非常不情愿但还是选择离开。”昨日,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提交提案称,过去五年该院平均每进4.42名法官流失1名。防止人才流失已是该院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提案一线法官年均办案量超300件
陈斯的这份提案名为《加强法官职业保障防止人才流失》。内容显示,据统计,市第一人民法院连续四年收案4万宗以上,约占全市两级法院40%,一线法官人均年办案量超过300件,是全省法院的3倍,全国法院的6倍以上,人少案多的矛盾日趋尖锐。
陈斯称东莞整个法院系统的情况与第一法院差不多。但与高强度、快节奏工作不相称的是,东莞法官职业保障水平欠佳,造成法官职业归属感不强,辞职、转调人数增多。据统计,2009年(东莞三个基层法院建立)至2013年,市第一人民法院新招录公务员干警90人,调入公务员16人,流失公务员干警24名,新进人员与流失人员的比例为4.42∶1,公务员人才流失率超过22%。加上没有编制的文职,流失人才数量更大。
“建议普遍提升法官的职级配备规格,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和吸引力;对能力强的专家型法官要加强经济政治待遇,可参考享受东莞拔尖人才相关政策,‘隆其地位,厚其俸禄’,引导法官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陈斯建议,还应通过对法官培训休假给予区别其他公务员的特别规定、建立法官职级晋升常态化等措施,多管齐下防止人才流失。
现状80后年轻法官离职最多
陈斯分析称,以第一法院为例,人才流失严重原因大致有几种。案多人少工作量大是首因。“我们执行庭有一个法官去年一年办了1200宗案子。其他很多法官几乎天天要加班,晚上经常要到11点才下班。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到精神都不堪重负。”
因为“市辖镇”的体制,东莞基层法院法官行政职级水平低,职务提升机会太少。“很多同批新招进来的80后法官都非常优秀,因为职务提升机会太少,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年轻法官离职的最多。”
另外,法官准入门槛高、素质要求强、工作强度异常大,但经济待遇比其他党政部门收入还有差距,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一线法官长期接触社会阴暗面,还有任务考核和责任监督、受到各种关系干扰,面临各种阻力,心理也承受极大压力。这些因素都导致法官人才大量流失。
建议审判工作去行政化尝试推进难
其实近两年来,陈斯在市第一法院开展了审判工作去行政化尝试,即基本实现法官直接签发判决书(全国法院判决书的签发往往需庭长、主管院长甚至院长等层层审批,法官不能签发);审判委员会针对疑难案件,只给建议不给判决结果;积极培养审判专家,让法官在某一审判领域有自己的江湖地位并获得社会认可,增加法官职业尊荣感。“现在这些改革尝试都在继续进行,效果还不错,但也遇到了瓶颈,想进一步推进就非常难了。”陈斯以第一法院的审判工作改革举例,没有党委政府财政的支持,法院能给审判专家的只是每个月内部挤出的500元办案经费。“如果优秀的审判专家职位上不去,但财政上能每年多给个10万或20万,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陈斯认为,法官虽纳入公务员管理,但对法官的管理应该和其他公务员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公务员是不能违反上级的,但法官应该不管这些,他只管违不违法。所以法官应该有单独的序列管理。”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