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喊了九年的香海路将开工
香海大桥磨刀门主桥效果图。
南都讯在珠海,没有一条路的建设像香海路这样令人关注;也没有一条路,像香海路这样规划了如此之久还未开工。从2006年香海路的建设首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算起,至今九年仍未开工建设。2012年底起,官方至少6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提及开工时间,但均未兑现。
连日来,南都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此前香海路开工时间之所以一再延迟,缘于该路的建设需跨越中山市,且需占用农用地和穿越水源保护区,协调以及报批工作繁琐。
最新消息是,占用中山市基本农田难题已经在中山市的大力支持下获得解决。9月8日珠海市国土部门将香海大桥珠海段和中山段用地相关用地预审、占用多划基本农田材料一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交通集团也回应:除环境影响评价和用地预审(正在办理报批过程中)外,已具备项目申请报告上报省发改委核准的条件。力争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珠海大道不堪重负
在珠海的城市路网中,目前连接东西两个城区的快捷通道主要是1993年建成的珠海大道。随着西区大开发的推进以及西部中心城区的开建,东部与西部的往来更加频繁,道路资源需求巨大。事实上,珠海大道部分路段的交通量早就已经饱和。
2005年,市公路局启动珠海大道改建工作。分三期实施,第一期由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在辅道建成后才动工建设;第二期建珠海大桥至湖心路口;余下为第三期。目前整个改建工作接近尾声。尽管如此,但在上下班高峰期以及节假日,珠海大道部分重要节点依然车满为患。
虽然除了珠海大道,车主还可以选择粤西沿海高速和坦神公路———S365线,但从这两条道路行驶的话,都要途经中山,绕行的距离比较远。因此,珠海亟需开辟连接东部主城区与西区的第二条快捷通道———香海路。
记者查询公开报道了解到,2006年11月,当时的珠海市规划局召开规划协调会,对香海路的路线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这是目前能公开查询到官方将香海路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的最早时间,意味着至少在9年前,珠海就已经开始要建香海路了。
3年6次说开工仍没影
规划中的东西另一条主动脉- -香海路,大致的线路是起点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对接翠屏路造贝互通,向西经中山市坦洲镇、珠海市斗门区,终点位于高栏港区的海泉湾,即香洲区至海泉湾,故简称“香海路”。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11月规划部门开始对路线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到2009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基本确定了香海路的路线走廊方案,到2012年12月,官方才首次公开提及香海路的动工建设时间,当时说到的开工时间是2013年下半年。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写明了力争当年年内香海路开工。
事实上,从2012年12月到2015年1月,包括市交通局、市交通集团等部门在内的领导至少共有6次,要么是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及,要么是在相关的讲话稿中提及香海路(香海大桥)的动工时间。最近的一次(今年1月)是“香海大桥已经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15年上半年先行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底全线开工建设。”
昨天,市交通集团在给南都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提及的开工时间也是今年年底,“力争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工期三年。”
项目概况
香海大桥工程是珠海香海高速公路的一部分,项目起点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对接翠屏路造贝互通,向西经中山市坦洲镇、珠海市斗门区。先后与G4w广澳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规划古神公路、江珠高速公路等重要干道相交。路线全长20.239km (其中珠海段11.064 km,中山段9.175km ),项目总投资47.42亿元。项目总体用地146.1133公顷。
开工难在哪
需跨市占用农用地并穿越水源保护区
有意思的是,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工建设而配套建设的大桥西连接线(洪湾至高栏港快速,也是连通珠海东西的主动脉),在一再推迟开工时间的同时,香海大桥(香海路的一部分)也从珠海东西主动脉的第二通道沦落为第三通道了。
香海路为何九年了都难以开工?这要从珠海的地形说起,珠海东西两个城区,犹如一个“哑铃”状,“哑铃”中间北部区域更多的是中山市坦洲镇辖区,坦洲好比是扎在珠海心脏上的一颗秤砣。因此,修建香海路,需要穿过中山坦洲境内,需要向中山“借地”。
珠海提出要修建香海路后,向中山去函。2006年11月,中山方面回函,“支持香海路的建设”。2010年5月,省交通厅对香海路预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2013年8月,省政府批复香海大桥项目(香海路的一部分),并同意作为经营性收费项目建设。
有了省里的批复,也得到兄弟市的支持,为何香海路的开工还是一再推迟?市交通局的官员回应称,当时主要是中山境内需要占用的基本农田问题未能解决。此外,香海大桥还需穿越水源保护区,环评审批手续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