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带设备随时待命,这支救援保障队拥有10艘冲锋舟、25艘快艇、4架无人飞机、3辆固定运输车。
广东有支老板水上救援队 队员全都是企业家
5月22日下午,东平河,水上救援队成员表演摩托艇空翻的高难度动作。南都记者 孙振飞 摄
他们自带设备随时待命,这支救援保障队拥有10艘冲锋舟、25艘快艇、4架无人飞机、3辆固定运输车。
庞健锋戴着墨镜、穿着救生衣,驾着摩托艇在东平河上急驰,水面劈开一道浪花。阳光下,他穿的泳衣上面的“水上救援”四个字非常醒目。一个漂亮的转弯后,摩托艇停在一名落水者前面,在另一队员的帮助下,落水者被带上摩托艇,很快便上岸得救。演习成功。
身为英皇卫浴董事长的庞健锋,如今又多了一个特别的身份———广东省红十字企业家志愿服务队水上救援保障队秘书长。这支队伍30多名队员,清一色的企业家,他们也是水上运动发烧友。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他们全部通过考核,拿到了省红十字会的救生员证。
从驾艇出游到“水上救援”
整个五月的周末,庞健锋他们都泡在新三中泳池里,接受专业的水上救授技能培训。
泳池里,这群衣着红十字泳衣的队伍引人注目。
陈泽池是这次培训的总教练。他来自省红十字会,曾经培训过多地的水上救援队伍。对他而言,这次培训的这支队伍有点特殊。“队员全是老板。”陈泽池说,“队里有不少快艇、摩托艇,他们驾驶这些工具的技能都很娴熟,但游泳以及救援技能比较欠缺。”
此刻,庞健锋正在水里学习如何救生与自救。玩水上运动十几年了,很多水上救生知识,他却是刚刚知晓。“徒手下水救人很危险。”庞健锋拿起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几个空的饮料瓶,一个结实的塑料垃圾袋,甚至是我们的衣服,都可以成为救生工具。”
四十多岁的庞健锋,身材高大魁梧。每天他保持着晨跑的习惯。他水性不错,他说自己五岁就开始学游泳,“小时候,家周边都是水塘,父母忙没时间照看我们,所以我们很早就学会游泳,这是一项求生技能。”
庞健锋此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水上救援队员。十年前,水上运动在佛山刚刚兴起,庞健锋就爱上了开摩托艇和快艇,喜欢周末到东平河上驰骋,以此缓解平时工作压力。四五年前,他还专门考取了游艇驾照。喜欢水上运动的朋友不少,他们形成一个圈子,经常一起驾艇出游。
一次偶然的机会,庞健锋听一位红十字会的朋友说起,在一次水灾中,几百万的物资无法送到灾民手中。“我们水上运动爱好者拥有冲锋舟、快艇这种资源,就应该好好利用它们来救人。于是我们几个人商量,萌生出要创立水上救援保障队的想法。”
庞健锋和另外六位企业家成了发起人,他们组成筹委会,负责队员召集、队伍筹建。
一呼百应,圈子里的很多朋友都加入队伍,他们都是企业家,来自房地产、教育、体育等多种行业。去年12月,广东省红十字企业家志愿服务队水上救援保障队成立。这支队伍的创立也填补了省红十字水上应急快速救援装备后勤保障的空白。
台湾教练也是老板 自费飞来授课
目前,这支水上救援保障队拥有10艘冲锋舟、25艘快艇、4架无人飞机、3辆固定运输车,以及运输车架、救生板、救生衣、救生圈等其他配套装备,价值近300万元。
队里的成员们个个都考取了游艇驾照,对他们来说,开这些水上交通工具是驾轻就熟的事。“但我们没有救生员证,如果出去救援,会被人质疑资格。”庞健锋说。于是他们参与了省红十字会举办的这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浮标救生、独木舟救生等。
培训的教练都是志愿者,其中有两名教练来自于台湾红十字会,他们也是企业家,自费从台湾飞来,为救援队上课。曾文丁就是教练之一,他在台湾从事祭祀用品制造。“这些学员都是当老板的,学习心很强,很有责任心。”他评价说。
想在各码头多建救援基地
陈村万科水晶城附近的东平河码头边,有个庞健锋他们以前玩水上运动的基地,快艇、摩托艇都停放在这里。如今,这个基地成了水上救援保障队的基地,基地门口插着白色的队旗,快艇和摩托艇也贴上了红十字标识。
“以前玩这些水上运动,就只是玩,现在加入救援保障队后,多了一份责任感,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身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的老邓,也是水上救援保障队的发起人之一。他在玩水上运动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有市民野泳,“很多人水性不好,安全意识也比较差。”他希望能多宣传水上安全知识,“我们计划在全市中小学开讲座,每年500场。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多些资源支持,让我们在各区码头边多建些基地。”
经过数个周末的培训,上周末,这支水上救援保障队的全部队员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救生员证。
取得救生资格后,庞健锋他们的下一步计划,除了进学校宣传水上安全知识外,还准备参加横渡珠江以及广州龙舟赛水上救援保障。汛期即将到来,他们也准备着,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出发。
素描
50岁老总每晚加课苦练泳技
“教练这么有心,专门从台湾飞来,我们不认真学都不好意思。”队员吕兆佳刚练完“抛绳救人”,坐在岸边休息。他是张槎一家针织企业的负责人,年约五十。虽然喜欢水上运动,但他已经十几年没游泳了,“刚开始我不敢报名参加这次培训,担心游泳技能跟不上。后来看到年纪比我大的都参加了,于是我也报名了。”培训开班时,要进行400米游泳测试,吕兆佳只能游100米。他暗自加了把劲,除了周末上培训课,每天晚上,他还到世纪莲游泳馆自行加码练习,如今他能一口气游上1000米了。
吕兆佳曾有过救人经历。七八岁时,他和同村伙伴一齐到涌里游泳,一个女孩遇溺,吕兆佳将她救了上来。“在救人时,被对方拼命抓住往水下压,差点连自己的命都没了。”回想当年,吕兆佳仍觉后怕。“现在学习了怎么救生,肯定不一样。比如在离溺水者两米远时,要先观察,等对方挣扎力气没那么大时,再施救,成功率会比较高。”
59岁老大哥:
上个世纪就参加水灾救援
作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这支水上救援保障队队员的年龄多数是四五十岁。59岁的队长庞国钊是队里年纪最大的。他玩水上运动也有十几年了,快艇、滑板玩得很出彩。加入水上救援保障队后,威望较高的他被推选为队长。“队员们很合作,也都很有爱心。一些人刚出差回来,就马上赶来训练了。”
庞国钊一直很热心慈善公益。上世纪90年代高明水灾时,他就亲自带队,带着物资前往救援。如今加入水上救援保障队,他说,如果有救援需要,自己一定会义不容辞地参与。